三产
 
 
当前位置:
首页>服务业管理>调研分析
关于以皮革时尚小镇为核心打造时尚产业中心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 2017-11-15   来源:    
       时尚产业是具有高创意、高附加值特征,引领消费流行趋势的新型产业业态。经过多年的培育,海宁已逐步形成了以皮革产业为主打,以海宁中国皮革城为龙头、约1500家皮革企业为主体、8000多家皮革商户和7.3万从业人员参与的时尚产业体系。但在新常态下,我市目前以皮革产业为主体的时尚产业发展模式正面临巨大瓶颈,亟需从政府统筹、市场培育、企业扶持、政策引导等各方面入手加以破题。近日,我局会同皮革城召开了时尚服务业企业座谈会,跟随市领导赴广东、深圳、北京学习交流,并综合调查研究内容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海宁中国皮革城发展的基本情况

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2月,系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国资占比51.45%),主要业务是接受海宁市委市政府委托,从事皮革专业市场的开发、租赁和服务。截止201612月底,公司注册资本为12.82亿元,总资产131.13亿元,净资产73亿元,拥有25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1400余人。公司开发和运营的海宁中国皮革城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皮革专业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皮革城从3万平方米发展到349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海宁为总部,覆盖6大省会城市、2个产业基地的专业市场网络,经营户数量11100余家,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市场项目包括A-H座六大交易区以及原辅料市场、品牌风尚中心、时尚产业园、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工业设计基地、网商创业园等配套区块,入驻经营企业6000余户,自2010年以来累计完成市场交易额806.25亿元。产业园区包括皮革城出口加工区、箱包加工区和时尚产业园。同时,从2009年起,公司开始实施外拓连锁战略,带动海宁皮革产业拓展销售渠道,先后投资了辽宁佟二堡、江苏沭阳、河南新乡、成都、哈尔滨、武汉、济南、郑州八个连锁分市场,共计完成投入69.44亿元,入驻经营户5000多户,目前每年可带动海宁皮革产业市外销售180多亿元。

二、海宁时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皮革城经营门类单一,时尚相关产业协调提升不足,未形成有效合力。尽管我市皮革、家纺、经编产业基础雄厚,但许村家纺、马桥经编和皮革城产业地域分隔较远,产品覆盖了原料、中端和终端,差异化较大,消费对象也不同,尚未形成合力发展时尚产业的协同效应。而皮革城市场多年来经营品类一直为皮革、皮草及相关制品,时尚元素注入不足,其余与时尚有关的羊毛、羊绒、布料等制品和女装、男装、童装、休闲装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时尚产品也均未涉及。

(二)皮革城经营模式较为传统,核心平台动能减弱。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对内主要依靠商铺出售、租赁和房地产开发,对外主要依靠投资建设连锁分市场。但2014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皮革行业整体景气度下降等因素影响,皮革城市场商铺销售逐步减少,市场客流量和租金持续下滑,客流量从2013年的608万下降到2016年的470万,降幅22.7%;零售交易额下降幅度估测超过30%。公司营收、利税从2013年的29亿、20亿下降到2016年的23亿和10亿。2016年、2017年,市场商铺租金价格同比分别下滑了25%10%,五期毛皮原料馆646个商铺甚至给出了三年免租金的政策。除了租金价格下滑,市场商铺出现供大于求的新现象,各期市场都出现空置商铺和店铺关门歇业情况,截止20174月,市场一期空置店铺13间、四期空置3间、五期空置15间、G5~7层整层未租出;长期关门歇业店铺增多,四期、五期特别显著,分别达到77间、53间。零售贸易一直以来占据皮革城市场贸易的主要份额,也是皮革企业出货的重要渠道,零售贸易的萎缩和交易额的下降还直接导致皮革生产企业销路不畅,效益下滑。

(三)同类市场竞争激烈。2014年以前,海宁皮革城的财富效应在全国各地催生了大量开发皮革市场的模仿者甚至仿冒者,仅长三角区域就在上海、南京、宁波、余姚、桐乡、无锡等地建有10余个大中型的皮革市场,其经营产品、商业模式与海宁皮革城大同小异。各市场间客源争夺激烈,促销活动的引流成本较大。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购物也改变了大众的消费习惯,分流了大量的年轻客流。从批发角度来看,桐乡濮院市场五年前为羊毛衫专业市场,但通过持续五年的产业调整,目前已转型成为全品类的四季服装批发基地,拥有世贸大厦、国际贸易中心中央商城、老市场、国际童装城、国际毛衫品牌交易中心、毛衫交易等众多交易区,并已在业内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由于交易火爆,一个普通40m2的商铺转让价格高达1460万。同时,该市场目前也开始有一部分店铺经营皮装,一旦形成规模,将导致部分海宁皮革企业外迁,对海宁时尚产业和皮革城的经营将造成重大影响。

三、海宁发展时尚产业的挑战和机遇

(一)面临挑战

1.海宁时装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海宁时装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如牛仔服装,目前全市仍拥不少非皮服装生产企业,但除了安正时尚、敦奴等有限的几家,规模、影响力均较弱,无法形成足够的批发气候。同时,我市没有时装批发市场,即使海宁当地的服装零售商拿货,也均以到杭州四季青、平湖等地为主。而大如深圳大浪在加工制作、面料、市场、营销、设计等各个环节都有发展很好的企业,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小如濮院,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也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时装产业系统,同时,由于广州、深圳毗邻香港,很早就吸引了大批国外服装品牌进行贴牌生产,也有利于其及时了解国际服装款式、色彩、面料及国际服装市场的变化动态,使广州、深圳的服装行业对世界流行潮流的把握和平均品质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所以海宁时尚产业向时装扩容,面临生产企业、市场、采购商(买手)三个要素均缺乏的问题。

2.时尚产业要素保障不足,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尽管我市在市委十四届全委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今后五年加快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大力发展时尚产业,但未对时尚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与时尚产业相关的规划、招商等工作统筹推进力度还不够,政策支持上也较为欠缺,在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思想有待进一步统一,观念有待进一步加深。以政策支持为例,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服装行业发展扶持政策,每年拨出专款5000万元对大浪时尚创意城的发展提供政策资助,主要用于服装企业的引进、贷款贴息、项目资助、技术更新、专项培训和租金补贴等,同时每年拨款150万元用于支持服装产业基地的日常管理。以工作机制为例,在大城市时装企业外迁四个首选目的地中,桐乡的濮院对海宁带来的竞争压力最大,其市政府高度重视,已经成立专门班子开展对转移企业的招商工作,由市领导亲自出面参与招商,力度很大,效果很好,目前桐乡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国资公司,拟在濮院启动开发建设一个新的国资控股的大型专业市场,将以更大的力度进行服装时尚产业培育。目前迁入浙江的服装企业中,有80%以上迁入了濮院,只有10%多迁入海宁。以土地资源为例,仅北京大红门就集聚生产企业1.6万家左右,大都是以租赁土地、自建厂房为模式,这些企业若要落户海宁兴建厂房,产生的土地指标需求需进一步解决。

3.市场监管强度仍需提高。一是在产品质量方面,近年来,以金三角皮毛皮件市场、北区市场、皮革城北侧居民区为落脚点的低价劣质皮革原料和成衣的泛滥,大大损害了海宁皮革的信誉和形象。特别是原料价格只有每尺三五元、成衣价格只有每件三五百元的产品,影响了市场对于海宁皮衣质量的认可度。二是在设计版权方面,有很多皮革企业反映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设计出的新版,很快就会被抄袭并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价格售卖。

(二)发展机遇

1.大城市服装产业出现外溢需求。当前,一线城市因城市规划等因素正在对市区内大型专业市场进行关闭清退,如北京的大红门、雅宝路、动物园等知名服装批发市场均面临被关闭。这些市场的关闭会产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需求,对全国各地的服装产业基地来讲,都是重大的发展机遇。除了北京,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中小服装企业和周边杭州的四季青市场商户都面临外迁。

2.海宁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和行业基础。一是海宁拥有全球最大的皮革专业市场,而且还建立了通达全国,未来一到二年甚至可以直销海外的市场网络,非常利于服装企业布局销售网络,发展采购商。二是拥有良好的城市基础配套。海宁近沪联杭,交通便利,城市建设优良,配套设施完善,特别是未来几年杭海城际铁路以及海宁-上海城际铁路的开通,将大大提升海宁交通的便利性。三是拥有丰富的行业生态资源。海宁目前集聚了上千名的服装设计师,服装原辅料供应商众多,熟练的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制作皮衣和裘皮也具备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同时,海宁拥有皮革服装生产企业、皮革市场和皮革采购商(买手)方面的雄厚资源,离濮院也很近,转型基础良好。像安正、敦奴,皮衣企业如上格、雪豹也已在做时装。

3.皮革城明确了进军时尚产业的转型方向。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是浙江省政府于20155月份正式确定的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之一。小镇20169月正式动工,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将打造集聚设计、研发、金融、科技、产业的等资源,集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时尚产业发展新天地。皮革城目前也明确了在坚持皮革作为主导产业不动摇的基础上转型时尚产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全面进军时尚产业和打造“长三角时装批发基地”的口号,于近期推出了海宁时装批发中心(原韩国馆)、国际面辅料中心的招商公告。总用地面积超过3000亩的海宁时尚创业园也已明确了规划区域和产业功能等定位。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完善机制,形成合力

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以皮革产业为主导,向时装产业积极扩容”的发展方向和“立足中高端”的发展定位,加快启动以皮革时尚小镇为核心的海宁时尚产业中心建设工作。建议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工业、服务业两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皮革城、发改局、经信局、商务局、服务业发展局、旅游局、财政局、文体局、科技局、海洲街道、马桥街道、经济开发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的海宁时尚产业中心建设推进领导小组,负责海宁时尚产业中心的统一规划、政策制定,谋划对重点地区、重点商群、重点企业的招商工作,以及协调处理时尚中心建设和时尚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明确各单位分工任务、目标、制定责任清单,确保推进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二)加强规划引领

从调研走访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准备外迁的北京动物园市场还是企业意向迁入的濮院市场,其定位主要为中低端。而皮革城无论是从环境、硬件设施、产品定位等方面都有着高品味、高档次的基础,在参加座谈会企业填写的问卷调查中也显示,大部分的皮革企业都认为我市发展时尚产业要学习广州(白马)、深圳(大浪)。因此,建议市里要树立超前意识,高规格、高起点定位时尚中心建设工作,要突出本土特色,突出三个拓展,积极打造区别于濮院的“产业配套合理、专业分工清晰、集群效益明显、功能配备完善、资源共享充分”的高端时尚产业集群。一是拓展产品范围,将原有的以皮革、皮草、裘皮制品的产品体系拓展至以皮革为主的时尚服装服饰业、时尚休闲用品业、时尚饰品与化妆品业和时尚美容业。二是拓展皮革城的原有市场功能,推动商贸市场业态向两端延伸,通过与电子商务、品牌会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的融合,特别是抓住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等重要环节,延伸优化产业链。三是拓展皮革时尚小镇的产业聚集功能,以“一站式”采购和体验式消费为引领,积极引进品牌展示、新品发布、创意乐园、时尚餐饮、时尚商场、休闲会所等与时尚产业相配套的服务功能,完善市场商业业态、改造设施布局,如可迎合年轻人的消费观引进北欧甜品、法意西餐、咖啡、创意花房等小资店铺,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将皮革时尚小镇建设成为时尚文化氛围浓厚、时尚消费环境舒适、时尚品牌总部集聚、时尚活动纷呈的时尚总部中心。重点要加强时尚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休闲功能的协调联动,加强各种资源的统筹协调和运作,如通过举办全国灯彩艺术大奖赛暨博览会等活动、引进大型的优质文旅休闲项目,来吸引更多客流来海宁。

(三)细化产业布局

在区域布局上,一是以海宁皮革城及时尚小镇核心区为贸易主体,主要负责引进、集聚和培育时装企业对外展销窗口及优质的时装贸易企业,打造时尚产业中心。积极提高时装销售比例,鼓励现有皮革企业旺季以销售皮装为主、布装为辅,淡季以销售布装为主、皮装为辅,促进市场从单季市场向四季市场转型,并快速提升海宁时装在消费者中的知晓度和知名度。二是皮革城周边商务楼宇积极培育以设计、展示、销售为核心的时尚业态(不经营皮革、皮草、裘皮制品),与皮革城实现产品错位、业态互补、协调发展。三是环城河北马桥街道区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以发展经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同时,同步发展金融产业、时尚产业、商务服务业等领域,并规划建设各项生活配套设施。四是以海宁经济开发区为产能主体,主要负责引进、集聚时装企业工厂,打造时尚产业园;海宁其他区域不建造、不设置时装产业园区和市场。

在功能布局上,重点打造“三心一区”,即国际面辅料中心、时装批发中心、原创设计中心和海宁时尚产业园。一是打造国际面辅料中心,全面引进皮革皮毛原料,以及国内外中高端服装面辅料商家入驻,为生产企业提供可靠、多样的品质面辅料,进一步完善上游供应链,使其成为直销长三角地区各大服装产业基地、辐射全国的服装面辅料研发展示交易中心。二是打造时装批发中心,将原国际馆转型改造成时装交易区,产业定位与现有皮革时尚产业匹配,高于濮院市场,与广州白马等市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争取在10月份前后能够开业。时装批发中心地上地下面积共有16万平方米,地下可与未来的杭海城际铁路连通,可打造较强的规模和交通优势,利于后期培育和采购商采购。三是打造原创设计中心,在已运营的品牌风尚中心、工业设计大厦基础上,在皮革时尚小镇规划建设原创设计中心,进一步发挥时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作用,通过将原创设计人才的全面整合,降低单一时尚企业对公共技术的研发投入,完成单一企业无法开展的项目,改变现有的企业独立研发的模式,强化企业之间产品研发的协作。优质时装生产企业落户可以直接带来品质时装产能和采购商、买手资源,是时装产业承接的优质对象。四是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打造海宁时尚创意园区,进一步明确园区的定位功能,重点承接大城市外迁的有自主品牌、有发展潜力、有设计研发的能力、有稳固的营销渠道的时装生产企业,尽快启动建设,加紧投入使用,为首批入驻对象争取时间;目前,开发区已提供500亩土地,作为服装企业生产厂房,未来还将规划20003000亩土地吸引服装企业入驻。建议尽快启动海洲街道迎丰村的征迁工作,为时尚产业园二期和规模时装企业的入驻预留空间。同时,对现有皮革企业,一方面可引导皮革企业将部分产能转向时装生产,另一方面也可鼓励皮革企业对外贴牌生产时装产品。

(四)出台扶持政策。

市政府层面,建议对新入驻的品牌服装生产企业给予税收地方留存部分二免三减半的政策,同时在生活上对于入驻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子女,在入学等方面给予照顾安排;建议能对皮革城涉及的房产税征收方式进行调整,从租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为培育主体减负。皮革城层面,建议加大对时尚品牌企业入驻的政策力度,如对国家、省、市级名牌,浙江区域名牌的企业进驻给予租金、门面购置费的优惠、展厅店铺装修费用的补助等,如限量设置专用展示店铺给予优质品牌企业租金第一年免费、第二年减半的优惠政策,依靠优质品牌企业的品牌效应带动、集聚市场人气。开发区层面,建议对单独拿地的时装企业能够在供地时给予优先安排和适度的价格减免返还。皮革城层面,建议对新入驻时装批发中心和响应向布装扩类的经营户能够给予一定的房租减免优惠,并大力打造海宁时装周、海宁时装博览会等大型产业推广活动,吸引各地采购商、买手来海宁下单采购,推动海宁时装产业批发业务的规模扩大,让企业能够进得来、留得住。

(五)加强资源保障在土地资源方面,建议加强土地指标和供地保障,必要时给予预留,确保入驻产业园企业可以及时投建、投产。在厂房资源方面,为结合时尚企业规模小、转型快的特点,建议准许时尚产业园厂房分层出售,降低中小企业的入驻门槛。劳动力资源方面,建议建立与服装劳动力输出省份的对接机制,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协助企业寻找、培养熟练的时装产业工人。金融资源方面,鼓励建议银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时装企业出台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助力企业融资发展。政策资源方面,建议加强政策资源的配置和宣传,建立一条龙的服务机制,协助企业解决入驻、生产、经营乃至生活上的各项难题。

(六)加强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议市有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针对金三角皮毛皮件市场、北区市场、皮革城北侧居民区等低价劣质皮革原料和成衣泛滥区域,开展大规模的清查整顿活动,对劣质皮料和成品坚持予以销毁处理,皮革城方面也要成立专门的队伍,加强市场内产品质量的管理。推广落实自主品牌培育计划,安排品牌培育专项资金,鼓励以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理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时尚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市场日常执法和联合执法,针对皮革、时装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重点整治,加大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的行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等机构,支持行业协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七)加强时尚产业人才培育。设计是时尚产品的灵魂之一,建议从引进、培养、设计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加大对服装设计师队伍的培育力度。如进一步加大与国内外设计院校的合作,鼓励海宁本地大学与设计方面有专长的艺术院校联合办学,在海宁设立时装设计专业的本科或“3+2”专升本班次,毕业后优先定向输出给有需求的时尚企业,同时相关职业院校每年定期开展时尚产业有关的陈列师、营业员、缝纫工、皮衣皮草保养等各类培训班,为企业培养基础人才;鼓励全国各地的设计公司、设计人才来海宁集聚创业;鼓励行业协会、皮革城等多举办设计培训、交流、成果对接活动等。(来源: 曹立群)

 

三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