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援助

海宁市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插上“微信群之翼”取得显著成效

2017-04-19   浏览次数: 【收藏】 【打印】 【关闭】

2009年,海宁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为主要载体的农村法律顾问体系。2016年,海宁市司法局践行“脚板+指尖”服务理念,提出“互联网+农村公益法律服务”发展模式,通过开展“e”村(社区)法律惠民活动,指导全市223个村(社区)全面建成由法律顾问为管理员的公益法律服务微信群,初步形成“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一微信群”村级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全天候”、“零距离”。截至20173月,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在微信群内解答法律咨询12704次;发布和推送法治案例、图文等5352件;开展法治微讲座302场。《浙江日报》、《嘉兴日报》等媒体对该服务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全面建成“微信群”

(一)以点带面试行。以党员律师担任顾问的村(社区)作为试点,率先建立“公益法律服务”微信群,以党总支推动、支部组织发动的形式召开动员会,激励党员律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如,新场村法律顾问在微信群内主动亮出律师头像、党员身份和手机联系方式,马上就收到村民@他 的法律咨询,“我出资30万,和两个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但是没有签合同,也没有参与公司经营。一年后,公司亏损了100万,他们要我承担10%的债务,这笔债务我需要承担吗?急!”,律师当即就在群内回复。各党支部对律师党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小结、有考评。市司法局借助律所(法律服务所)主任会议、司法所所长例会以及律师上传的服务截图等及时掌握“微信群”运作情况。

(二)全面部署实施。制定《关于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e线服务,法律惠民”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的通知》,明确活动的主题、目标、内容、步骤和工作要求。针对律师群体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建立由全体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加入的海宁市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微信群,在群内发布《通知》,召开动员大会,要求全体农村法律顾问要有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跟上时代步伐,善于运用新媒体提升公益法律服务的能力和实效。

(三)典型宣传推广。通过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对各司法所及法律顾问在推广、使用线上线下服务基层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及时推广和宣传。如硖石司法所依托司法所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诸如“侬晓得哇?你与免费法律顾问之间只有指尖的距离!”等微信图文,宣传村(社区)公益法律服务微信群和法律顾问的工作,个别微信图文还入榜了“浙江政法微信排行榜”和“浙江政法微信十大热文”。依托微信平台,2016年底,组织开展全市“十佳公益律师(法律顾问)”评选活动,大力宣传“e”法律服务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和典型方法。

二、构建框架强化监督,全面规范“微信群”

(一)构建“微信群”基本框架。制定《海宁市农村法律顾问微信群规范制度》,确定微信群名称为某某村(社区)公益法律顾问群。每群入群成员50-100人,明确由村(社区)调解(治保)主任担任群主,法律顾问为管理员,司法所工作人员为监督员。入群成员包括:村(社区)委会成员、各组组长、党员、各级人大代表、党员代表、驻村民警、保安、物业、所在的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成员覆盖到各种组织和人群,区域内给角落。群成员实施实名制,命名规则为组(单位)+姓名,并倡导个人真实头像。法律顾问命名要求为律(法律服务)所+姓名+手机号。目前,全市全部村(社区)已经全部建立并有效运行。

(二)形成“微信群”运作机制。制定《海宁市各“村(社区)公益法律服务”微信群组建运作指导意见》,完善微信群和协调群运作机制,包括微群日常维护、特殊问题处理、微群间联动协调等机制。如,建立师父带徒弟,徒弟帮师父的结对模式,解决部分年长律师、业务繁忙律师无法及时回应咨询等问题。群内搭建工作骨干小组,帮助落实互动、转发和咨询引导服务,实现农村法律顾问与各村(社区)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如,对搅乱群内管理,频发不符合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及发布广告等与群主题不相关信息的人员,群主和管理人员将及时私聊引导或剔除出群。

(三)强化“微信群”服务监督。市司法局实行定期对法律顾问服务质量进行督促检查。组织开展走访,听取所在村领导班子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工作人员结伴法律顾问联村活动,局机关和下派司法所等全局工作人员坚持属地原则,选择联系1-4个村(社区)与法律顾问结伴,同时结伴人员全部加入“微信群”,加强对法律顾问的督促。明确将微信群创建、运作情况纳入村(社区)法律顾问考评内容,以服务对象评定、工作实绩为主要依据,考评结果以补贴发放、奖励评先等挂钩。对不满意的法律顾问予以更换,确保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健康发展。

三、融合“两线”拓展服务,全面发酵“微信群”

(一)“e线”服务便捷群众。村(社区)法律顾问及时解答群内的法律咨询外,主动在微信群内推送送各类法律风险预警、重大风险防控、社会风险预测,生产生活决策参谋、法律咨询、个案指导等法律服务以及开展法律问题微讨论、微课堂。如,丁桥司法所对热点、常见咨询及时归纳,制作微课件;海星村法律顾问发现群友对高温补贴事项关注较高,及时制作微课件普法,将浙江省高温补贴的发放标准和依据进行解答,并就单位违规不发放高温补贴的投诉处理渠道作出了解释;先锋村法律顾问通过定期发布微信普法图文案例、有效提升微信群活跃度和热度。

(二)“e线”服务激活线下。法律服务微信群的持续活跃带动线下服务进一步开展。在顾问村(社区)的邀请下,各法律顾问开创各具特色的线下服务模式。如,沙泗浜社区的法律顾问应邀每月第二周上午到社区“坐堂门诊”;周王庙法律服务所根据群内需求为顾问村(社区)开展专题法治讲座;黄湾镇大临村法律顾问通过群内联系,遇到村里开展村庄整治、排污水管道等工程,主动提供法律服务;袁花镇部分村(社区)顾问律师列席村两委会议,在护航G20与乌镇峰会、五水(气)共治、拆违、征迁等工作中积极提供法律指导。

(三)“e线”对接发挥实效。有机融合各村(社区)公益法律服务微信群,实现与嘉兴、海宁两级公共法律服务网和@海宁司法 旗下各公众服务号相互推送和接入服务。如,公共法律服务网设置“我要问”、“我要学”、“我要办”、“我要入”等核心栏目,开放法律知识学习、法律问题咨询、法律服务引导、志愿者加入平台等功能。在“海宁司法”微信平台,设置享服务、学法律、微互动等功能。丁桥镇实施法官家项目,制作发管家门派安装到户,扫描二维码就能找到微信群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公益法律服务扁平化。

 

 

作者:  来源:海宁市司法局 【收藏】 【打印】 【关闭】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