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统计信息网
  ◇◇◇ 加强《统计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统计法律意识 ◇◇◇ 贯彻实施《统计法》,开创政府统计工作新局面◇◇◇ 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是统计调查对象应尽的义务 ◇◇◇ 弘扬统计法治理念,营造依法统计环境◇◇◇ 贯彻实施《统计法》,坚决反对在统计上弄虚作假◇◇◇ 依法统计,实事求是!◇◇◇ 学习《统计法》,遵守《统计法》!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分析
海宁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2017统计调研课题之五)(图)
tjj.haining.gov.cn  2017年11月13日  来源:
〖 背景色: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打印〗〖关闭〗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随着海宁市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大量集聚,传统城镇化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的城镇化、户口的城镇化,也不仅仅是城镇面积的扩张,关键还是有产业和就业支撑的城镇化,是规模和效益有机结合的城镇化。文章旨在分析海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有利因素,查找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海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3.50万人,户籍人口68.17万人,GDP总量攀升到767.92亿元,经济总量列嘉兴市首位,全省前列2011-2016年,海宁市GDP年均增长达到8.4%,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人口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根据嘉兴市统计局测算,2016年末,海宁市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8.8%,比2010年末提升9.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发展到近50万人,是2010年的1.23倍。

 

 

(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显著加强

2016年,海宁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31.8平方公里扩大到50.5平方公里。全市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城市功能日趋完善。201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55.54亿元,是2010年的2.3倍;道路总长度达301.55公里,比2010年增长43.2%;城市公交运营路网长度和客运总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103.1%12.0%。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明显增加,城市绿化覆盖面积从2010年的1345公顷增加至2016年的2329公顷,截止2016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6.12%,比2010年提高3.82个百分点,城市绿化美化效果正在显现,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三)产业层次不断优化,就业结构积极调整

城镇化有助于工业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和就业结构。同时,二、三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也有助于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2016年,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7.18%,比2010年提高1.8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82:54.01:43.17,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下降1.85个和7.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8.9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社会从业人员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明显。全部社会劳动者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由2010年的25.9%增加到2016年的33.5%,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下降了2.3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

 

 

(四)镇区建设步伐加快,面积人口迅速扩张

近几年,我省开展的加快中心镇发展和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正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目前,全市已有4个省级中心镇,分别是许村镇、长安镇、袁花镇和盐官镇。另外许村镇、袁花镇、黄湾镇列入第二轮嘉兴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单位,长安镇已列入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单位,已经构成了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格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镇区面积迅速扩张,镇区人口也在不断扩大。2016年末,全市8个镇的镇区面积60.45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长48.9%;镇区人口由2010年的15.21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26.48万人,增长74.1%

(五)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954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0.2%。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食品消费所占比重下降。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8%。消费层次已从一般家庭消费向服务、文化、教育、旅游、保健、信息、小轿车和住房等高端消费发展,汽车等大件耐用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2016年末,家用汽车由201036/百户增加到2016年的69/百户。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22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2.5%

二、海宁市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有利因素

(一)杭海城际铁路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潜在动力

杭海城际铁路是一条连接杭州和海宁的客运通道,根据规划,线路总长约48.07公里,设站13座,经许村镇、长安镇、周王庙镇、盐官镇、斜桥镇进入海宁市主城区,并将连通沪杭高铁的余杭站和海宁西站,极大地缩短了海宁与杭州的通行距离,让海宁的区位“便利”真正成为发展“红利”。目前,杭海城际铁路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在2020年投入使用。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充分利用沿途镇(街道)站点交通辐射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产业特色,加强商贸发展和旅游开发,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转型,着力打造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产城融合的新型小城镇。

(二)“大湾区大都市大花园”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外在机遇

海宁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位置,是第一批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的城市,位于沪杭经济带上,有着融杭接沪的区位优势。而“大湾区大都市大花园”建设将从更高视角、更全方位上谋划环杭州湾发展体系,进一步加深环杭州湾地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分工与合作。海宁抓住这一机遇,主动参与环杭州湾产业布局,加深开放程度,加强区域合作,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端的要素资源,通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新产业和大平台的培育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城镇融合发展,有效推动全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三)“城镇有机更新”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方式

城镇有机更新是按照城镇内在的发展规律,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更新改造。近年来,海宁市积极实施城镇有机更新,持续推进旧区改建和老旧小区改造,仅2016年受益居民达1.8万余户。在更新改造工作中,因地制宜,基于海宁水乡特色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全面提升城镇的吸纳和辐射能力,促使人口向城镇集聚,有效带动城镇服务业发展。

三、海宁市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海宁市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镇区规模不大,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

八个镇的镇区面积虽然扩张到60.45平方公里,但与镇域总面积582.21平方公里相比,只占10.4%,镇区建设面积明显偏小。在许村、长安、盐官、袁花、黄湾五个重点镇中,黄湾的镇区面积占镇域总面积的比重最高,为17.2%,但其镇区的扩张速度明显快于人口集聚速度;其次是长安和盐官,分别为13.0%和12.2%;而许村和袁花的占比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3.4个百分点。有研究表明,当达到10万人以上时,公共基础设施功能才能有效利用,全市镇区人口超10万人的只有长安镇。2016年全市镇区平均人口为3.31万人,说明大部分镇区的规模偏小、城镇化水平偏低,处在城镇人口规模提速与集聚提速的初始阶段,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还较弱。

(二)各镇差异较大,政府性投资还有待加强

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镇化建设主要方式之一。在政府投资方面,海宁各镇差异十分明显。从政府投资计划看,2016年,全市共续建、新建290个项目,总投资315.60亿元,其中8个镇共投资82.55亿元,占26.2%。镇级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公共服务、住房保障上,这为改善各镇基本条件起到积极作用。但各镇之间受益度差异较大,五个重点镇中,政府投资超过5亿以上的有许村、长安和黄湾,分别为9.528.416.65亿元,另外袁花7个项目合计投资4.17亿元,而盐官镇若剔除盐官景区这个发展平台,只有2个项目投资额仅为0.32亿元,说明政府投资在一些重点镇的建设上体现不多。另外,其他镇的投资也显得杯水车薪,周王庙镇、斜桥镇和丁桥镇三个镇共投资6.35亿元。总之,部分镇限于捉襟见肘的投入,镇区建设发展难见崛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

(三)城镇化质量不高,“伪城镇化”现象客观存在

目前城镇化水平质量并不高,存在“伪城镇化”现象。按照常住人口我国现行的统计口径,在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员即被登记为城镇人口,这样就把在城镇务工的大量工人统计为了城镇人口。根据海宁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80.70万人,其中省外流入人口16.2万人,占20.1%。可见当前统计的城镇人口中,外来人口推高了城镇化率。这部分人口虽然暂时实现了就业转移,但大多没有真正实现身份的根本转变和居住地的根本转移,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社会,享受不到城镇的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服务,也难以为真正的城镇化作出大的贡献。

(四)城镇化水平偏低,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就会领先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近30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人均GDP已达到16497美元,工业化率为45.9%,城市化率仅领先工业化率12.9个百分点。2016年,海宁市城镇化水平低于浙江省平均8.2个百分点,低于嘉兴市平均4.1个百分点,说明海宁市的城镇化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

四、海宁市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只有把发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全面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一)以加大投资为重点,提高城镇对人口的吸纳能力

要以“杭海城际铁路”和“大湾区大花园”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城镇改造力度,大力完善和提高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创造优良的就业环境和较充分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健全教育、交通、生活、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以增强安置人口和吸纳就业的能力。

(二)以产业调整为突破口,增强经济对城镇化的带动力

经济发展不仅直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而且通过产业连锁反应间接地推动城镇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要继续强化工业、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发展以新型工业化、现代化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工业、服务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三)以人口集聚为核心,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要加快各镇域人口市民化工作步伐,切实解决外来就业常住人口市民化,这不仅关系着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而且体现着社会的公平。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培育规模化农业,提高机械化程度,通过解放农业人口,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研究农村宅基地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处置办法。近年来,海宁探索实施了“两分两换”、整村拆迁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有利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还存在着推进不均衡、实施不彻底的情况,因此要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和完善,并在工作中持续妥善推进。在此基础上,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化是让农民变成〝工人〞或享受市民待遇的新型农民的过程,要在户籍、教育、就业、医疗、保险、养老、公共服务方面享受市民待遇,以此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同时,针对外来人口较多的情况,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高素质外来人口在海宁购房落户,为海宁发展作出贡献。

(四)以中心镇建设为关键,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将许村、长安、盐官、袁花作为中心镇建设布局,与全市东西向带状地域结构相吻合,有利于东、中、西共同推进,进而提升全市各镇城镇化水平。因此,要通过加强中心镇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工作,大力培育中心镇,促进中心镇的人口集聚、空间拓展和产业转型,提升中心镇生产、流通和生活的综合功能,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把这些中心镇打造为各自的片区中心,引导和带动周边镇的一体化发展。此外,要进一步发挥主城区中心辐射作用,充分带动主城区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课题负责人:郭 

                            课题组成员:戴宗钰 陈佳靖 陈姝婷

                                  笔:陈姝婷


建议IE5.5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