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统计信息网
  ◇◇◇ 加强《统计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统计法律意识 ◇◇◇ 贯彻实施《统计法》,开创政府统计工作新局面◇◇◇ 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是统计调查对象应尽的义务 ◇◇◇ 弘扬统计法治理念,营造依法统计环境◇◇◇ 贯彻实施《统计法》,坚决反对在统计上弄虚作假◇◇◇ 依法统计,实事求是!◇◇◇ 学习《统计法》,遵守《统计法》!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分析
新常态下我市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2017统计调研课题之六)(图)
tjj.haining.gov.cn  2017年11月13日  来源:
〖 背景色: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打印〗〖关闭〗

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换挡调速、提质增效、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渐转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新常态下对新增长动力迫切需求的必然结果。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海宁市实际的发展状况,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出发,通过对海宁市的投资规模、投资增速、投资效益、投资结构等进行分析,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如何发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有效作用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一、海宁市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从2010年末的241.0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14.49亿元,年均增速达16.4%201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8.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趋缓。我市投资总量持续扩大,不断高企的基数对于投资增速的压力日益凸显。近五年,我市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平稳增长,“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0%2016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67.92亿元,GDP增速6.5%,人均GDP113085元。

(一)投资总量持续扩大,占嘉兴全市比重提升明显

五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嘉兴市五县二区中一直处于领跑位置,并且与其他县市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占嘉兴全市的比重不断攀升。2012年,我市投资总量排名第一,仅高于排名第二的南湖区20.81亿元,而到了2016年我市投资总量高于总量排名第二的南湖区70.5亿元。从占比情况看,2012年,我市投资总量占嘉兴全市比重为18.5%,高于南湖区1.3个百分点,而到2015年达到最高值,投资占比高达20.5%,高于总量排名第二位的桐乡3.7个百分点,2016年我市投资占比19.9%,高于排名第二的南湖区2.5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深刻变化,三产投资步伐加快

从产业结构看,五年来,我市一、二、三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0.35:47.96:51.69调整为2016年的1.36:45.42:53.22,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了1.53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第三产业投资五年年均增速达到20.5%,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年均增速6.6个百分点。五年来我市基础设施投资也保持了高速增长,年均增长达到31.4%。第三产业投资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很多均为民生工程,直接经济效益较低。

 

(三)投资行业结构有所调整,新兴行业投资比重上升

从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行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缓慢上升,2016年投资比重较2012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仍然占据投资的主要地位,但比重略有下降,2016年投资比重较2012年下降6.25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比重有所下降,2016年较2012年下降2.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投资比重略有提高,从2012年的0.94%提高至2016年的2.19%。;受“五水共治”等政府项目的影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比重不断加大。

 

从制造业投资结构来看(见表4),传统行业占比依然最大。2016年纺织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21.75%,占比较2012年提高3.67个百分点,但较2013年至2015年,期间占比有所下降;皮革制造业占比也有所下降。相对于传统行业,我市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占比有所上升,2016年占制造业比重为15.07%,较2012年提高3.47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占比在2013年下降较快,之后逐年提高至2016年的6.08%。传统行业投资比重下降,新兴产业投资比重上升,是我市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模式需求的体现,但从投资比重变化情况看,投资产业结构仍有很大的调整余力。

 

二、我市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采用1996年至2016年二十年时间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样本容量n=20,采用生产法GDP表示国民产出,所有数据来源《海宁统计年鉴》。

1996年至2016GDP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影响着经济增长,并且除个别年份外,两者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投资增长率高,GDP增长率也相应较高。从图中可看出,2003年为近20年投资增速最高的年份,达到49.5%,而2004GDP增速也达到了一个高峰,随后伴着投资增速的下降,GDP也有所下降。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能在当年完全体现,GDP相对于投资增速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一般滞后1-2年。而从长期看,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再从图2可以看出,GDP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增长。从散点图的分布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且总体呈正相关关系。

(二)投资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从国民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绝对数(表5)角度看,对比2016年和201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呈现两增一减的情况。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较2012年下降了14.3%,第二产业增加值较2012年增长了22.2%,第三产业最高,较2012年增长了53.3%;从平均增长速度看,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最高,高于第二产业6.13个百分点。从占比情况看,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但占比也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

 

再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表6)看,五年间,第一产业投资比重缓慢上升,但占比值相对较低,2016年只占投资总额的1.36%。第二产业投资占比缓慢下降,2016年第二产业投资比重较2012年低2.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则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比重较2012年提高5.95个百分点。而从投资增长速度看,第三产业投资五年年均增速达到20.5%,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年均增速6.7个百分点。

经过产业结构情况及投资结构情况对比,可以看到我市第二产业仍然是现阶段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比重呈逐渐下降的态势,而第三产业随着三产投资的快速发展,产业增加值比重也不断上升。从两张表中可以看出,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投资结构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三、投资效益分析

我们采用投资效果系数(参照《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考核评分标准》中对于投资效果系数的计算公式,即N年的GDP增量/[N-2+N-1+N]年项目投资额三年平均值)衡量投资效益和有效性,系数越大代表效益越高。从图3可以看出,自1996年至2016年,我市投资效果系数起伏较大,呈波浪形,但总体呈逐渐递减的趋势。1997年我市的投资效果系数由1996年的0.434跌至1997年的0.144,之后略有回升;2000年至2008年,我市投资效果系数处于总体较平稳的状态,平均系数为0.3942009年跌至0.1252010年回升至0.413后呈逐年递减趋势,且2012年至2016年,投资效果系数平均只有0.131

 

四、我市近几年投资和经济增长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投资效益偏低

近五年,我市投资效果系数下滑明显(图3),且总体水平不高,这虽然符合投资效益递减规律,但也说明单纯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无法完全实现投资效益。

从横向比较(表7)看,对2012年至2016年嘉兴市五县二区的投资效果系数进行比较,2012年我市的投资效果系数为0.185,即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能够拉动GDP增量为1850元,在嘉兴市五县二区中排名第一,系数高出嘉兴市平均水平0.048。而到了2015年,我市投资效果系数只有0.072,已经排名各县(市、区)第六,低于嘉兴市平均水平0.0032016年投资效果系数为0.132,低于嘉兴市平均值0.005,在五县二区中排名第五。我市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增量从2012年的1850元下降到2015年的720元,从这一层面也反映出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所降低。

 

再与省内其他强县市比较(表8),可见我市投资效益偏低的问题更为明显。

 

而从分产业情况看,我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效果系数总体也呈下降趋势。2012年第二产业投资效果系数为0.144,到2015年只有0.023,而第二产业投资效果系数总体低于全市投资效果系数平均水平。这也反映出我市第二产业投资效益一直偏低,第二产业投资结构仍然不合理。第二产业是我市几十年来发展的重要产业,工业强市一直是发展目标,但从投资行业及投资效益看,第二产业投资仍以高耗能、低效益的传统行业为主,新兴行业投资增速有所上升,但占比仍然较低,二产的投资效益持续偏低。因此,改变第二产业的投资结构,提高第二产业投资效益,助力第二产业稳步发展,提高第二产业投资效益,是我市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再看第三产业投资效果系数,虽然总体高于市投资效果系数平均水平,但下降较快,从2012年的0.230下降到0.133。第三产业是新常态下的重要投资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第三产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增速不断提高,也表明着我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增长动力方向的转变,因此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另一层面也表明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我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但投资效益却持续下降,说明在倡导及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没有关注第三产业发展所能产生的投资效益,使得规模与效益不平衡,这就易造成产能过剩,也易造成投资疲软。几十年来,中国的高投资-高消耗-低效益模式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转变,因此,在新常态下,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注重投资效益,是我们即将应对的重要问题。

 

(二)投资率与投资效益不平衡

投资率是反映投资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指一定时期内(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投资率的增长是适应工业化进程的需求,从国际经验看,较高的投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下的转型时期,较高投资率有其合理与积极的一面。从图4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我市投资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2年以后,上升速度飞快。2016年的投资率已经由2012年的40.62%上升到72.33%。高投资率对我市经济增长必然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在不断提高的投资率的背景下,投资效益却持续走低,值得引起关注。过高的投资率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而投资规模的扩大需有有相应的消费力来支撑,如果出现消费与投资的失衡,就易发生生产过剩,引起通货紧缩,影响我市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对于新常态下的投资发展趋势,应该在注重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投资结构的改善,用适度的投资率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益,积极推动经济增长。

 

(三)民间投资增幅“缩水”

民间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近五年,我市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明显(表10),2012年民间投资增速25.6%,而到2016年只有9.6%,较2012年下降了16.0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徘徊在61.0%

 

再从我市民间投资行业分布情况看(表11),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以制造业为主,2012年至2016年制造业占比略有波动,基本保持在60.0%左右,房地产投资占比则自2012年起呈逐年下降态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几乎包揽了我市所有的民间投资领域。

 

民间投资在过去几十年由于市场需求旺,投资机会多,投资效益高,因此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但近几年,由于内需疲软、人民币升值、出口下滑、成本上涨、融资渠道窄、企业利润降低等原因,民营企业家对投资的信心开始减弱,宁愿将资本用于消费以满足休闲的生活,不愿将其投入到高风险、低收益、缺少发展空间的行业中去。同时,过去二十年的民间投资全部集中与制造业、房地产业这两大领域,造成产能过剩,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巨大。而大量的行业管制,对民营企业也造成了阻碍,使得民间资本投资在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医疗等行业涉足微乎其微。民间投资持续下滑已经引起全国的关注,如何让民营企业家恢复投资热情,提升投资效益,也成为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五、对策和建议

总体而言,在新常态下,我市投资朝着渐进向上的趋势平稳发展,对推动我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市的投资总量、投资效果、投资结构相较于其他先进的县市,仍然存在差距。因此,为有效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转型,结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特点及问题,我们建议通过招商提质、优化结构、科技创新等措施来推动我市投资稳步高效的发展,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良性作用。

(一)提升招商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重量不重质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缺乏对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有强力拉动作用的项目。而招商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能有效补足当前我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多这一短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以质量为导向,进一步强化招商选资工作,尤其是继续突出和强化工业招商。要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做好项目服务,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进驻提供良好的平台。通过引入高效优质的项目,夯实我市投资市场的基础,确保投资增长的稳定性。

(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基数庞大,在宏观经济以稳增长为基调的背景下,要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速难度非常大,因此在重视投资总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投资效益的提升,要合理配置投资资源,提高投资资源的利用率。投资领域要向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同时,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的投资结构,工业仍是我市发展的重要领域,要坚持“工业强市”的发展理念,改善第二产业投资的内部结构,通过挖掘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新型的产业增长点,促进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

当前,海宁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因此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科技投入,推荐企业与科研机构联系,利用科研机构的设备、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品转型升级或者研发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新产品,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经济规模和效益的稳步增长。

(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激发民间投资热情,恢复投资信心,要让民营企业家能够看到稳定的盈利空间和美好的市场前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进一步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开对相关行业的准入,让民间投资能够涉足其他行业领域,建立完善的市场规章制度,合理保护民间投资者的权益;二是降低融资及税收成本。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对企业的税收成本进行减负,目前已出台“营改增”等相关措施,但从实施效果看,部分企业的税收并没有降低,应该进一步合理扩大减税规模,让企业降低税收成本,实现更大利润,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投资积极性;三是探索民间投资创新发展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搭建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的桥梁,促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竞争机会,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

 

 

 

 

       课题负责人:姚 

       课题组成员:李建生 郑江峰

                                                           高溢冰 吴晨晨

                                                           陈雨鹭

       执      笔:陈雨鹭


建议IE5.5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